电梯“老态龙钟”超期服役 隐患频出引人担忧
土地紧缺,高楼林立,电梯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中交通工具”。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数据,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每年新增电梯在30万台以上,并以每年20%左右的快速地增长。我国电梯产量、保有量、年增长均为世界第一。
而近日北京、深圳等地发生的多起电梯事故却传达着另一个信号:安全风险隐患。与“电梯大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梯维护和保养市场的严重滞后。中国的电梯安全吗?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如今回答起来似乎成了一个技术活。答案仍在风中飘。
家住广州市福场路某小区的王女士对小区的电梯早已开始捏一把汗。因为小区的两部电梯曾同时“罢工”,街坊们只能爬楼梯上下。
据王女士介绍,自家小区的楼层高达30层,由于每一层都有八九个住户,电梯使用频率很高。大约半年前的傍晚,正值下班时间,两部电梯却同时“罢工”。而王女士全家当日刚好宴请朋友吃饭,于是,所有来客都气喘吁吁爬到23楼。后经过电梯公司检查发现,原来是电梯长久没有保养,零部件损坏所致。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故障才被排除。“我看电梯中还贴着检验合格证,真怀疑这个合格证是不是真的。”她感叹。
“电梯需求量太大,到现在都仍然是卖方市场,增速这么快,肯定会出事。”高山(化名)在电梯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他曾是佛山一家电梯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广东最早进入电梯业的专业人士。
年逾七旬的黄昌兴曾在广日电梯担任高级工程师长达10年,并担任建设部电梯评估委员会专家。“单把电梯需求量激增造成供不应求,作为现在电梯市场混乱与人员良莠不齐的现象的原因是不负责任的。说到底是政府的监管没到位。”黄老说。
他分析,近期国内电梯频繁“咬人”可能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电梯质量不过关。二是电梯维修保养工人技术不过关。三是电梯使用者不重视,或省钱买便宜电梯,或在日常保养费用上“能省则省”。四是电梯生产行业没有一整套评级和退出机制。“很多行业协会的人都是电梯公司的老总,发现电梯公司出质量事故没有严厉的惩罚和退出机制。”
广东是全国的电梯大户。高山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他的电梯厂每年约生产四五百台垂直电梯,到90年代初开始爆发,每年生产量增加到近1000台。当时,一台11层以下用的垂直电梯,价格约30万元,而11层以上的则能卖到50万元。“一台垂直电梯的成本约30万元,卖50万元,利润率能达到近50%。即便这样,订单还是接到手软。我们都是接到订单再生产的,企业先交50%的定金,还要排队。”在当时,整个广东的电梯生产企业只有20多家。
高山表示,如今广东全省从事电梯生产的企业不下400家,光佛山就有上百家。尽管市场之间的竞争激烈,电梯行业的利润率也下降到15%~20%,但由于订单增加,电梯企业的日子仍过得不错。
高山认为需求陡增带来的是客户服务水平的相对滞后。90年代初自己的电梯厂都是“专人专梯”——每年两个人一组,只需要负责七八台电梯的保养就行了。而如今,规模稍大的电梯企业年生产量都达到2000台以上,再像过去那样,两个人一年专门负责七八台电梯已不太现实。“现在是‘一人多梯’,绝大多数都是出了故障,才会让人去排障。”
佛山某电梯公司的电梯年产量都在1500台以上,尤其是近3年,订单量每年都递增20%以上。该公司张经理介绍,如今,负责电梯保养的有十多名技工,每月光应付日常检查都忙得团团转。“专梯专人”现在已难执行,公司保修期内的电梯也只能按规定每月检修两次,很少“开小灶”。过了一年保修期,电梯适用方通常会将电梯维修保养交给外面的公司去做。“一种原因是我们属专业技术人员,收费较高,一台电梯每年维护费用都在1万元以上;另一方面是卖出去的电梯太多,分内的保养就忙得差不多了。”
对此,黄昌兴也深有体会。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他在广日电梯工作时,对电梯日常检修保养非常细致。“按说楼层慢慢的升高,电梯越来越复杂,保养应该4个甚至5个人一组,如今则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电梯急剧增长,而不相对称的则是维保市场的“不给力”。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指出,电梯事故80%因为电梯维护保养不及时。
位于昌岗路某商场的物业管理公司工程部负责人张经理表示,商场使用的电梯尚在第一年的免费保养期内由电梯厂家负责维护保养。一年后则由该公司聘请外面的机电公司负责日常保养,每月大概800元。
这也反映了目前电梯维保市场的主要模式:电梯公司售出电梯后有1年的免费保修期,保修期过后使用单位能自己寻找维保方。上海市电梯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梅水麟近日表示,维保单位服务质量没有保证,物业公司不重视电梯维保,一味压低维保价格。这是目前电梯维保市场存在的明显问题。有业内的人表示,目前很少有使用者继续让电梯生产厂商为其服务,而是找外面的维保公司,其中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价格,谁价格低找谁。
高山表示,电梯的维护保养专业性非常强,垂直电梯每月两次的维保项目都在30项以上。尽管电梯层数多少不同成本也不一样,但一部10层电梯,每月的维保费用起码应在500元。“但现在最低报价能达到两千块每年,连电梯公司的一半都不到。连工人工钱都不够,保养质量可想而知。”
对于电梯维保市场的以上问题,广东省质监局表示,根据《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使用单位(或其委托的维保单位)应当至少每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等保养。每个季度、每半年都要进行相应项目的检测,这是国家规定的自检工作。同时,电梯使用单位每年在电梯定期检验期限期满前一个月要主动向有资格的电梯检验单位申报进行定期年检,这每年一次的定期检验,属于国家法定的强制检验,经检验合格后下发“安全检验合格”标志,贴在电梯内显著位置,电梯才能接着使用。但由于电梯维保费用是完全市场化的,政府监管部门无法对此进行干预。
不仅如此,一些公司或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甚至连日常的维护保养也都未做到。新港中路某小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物业管理人员表示,说到底还是钱的原因。他表示,目前电梯日常检查时,荷载2吨的收费就1410元/台,如果初检不合格,复检还要交钱。而一部电梯每年的保养成本高达近万元。
省质监局也表示,凡是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定期检验工作的电梯通常是不可能会出现超期未检情况的。但有少数使用单位不按规定提请申报定期检验或临近到期才提出检验申请;也有部分使用单位在定检合格后不按时换定检合格标志;还有部分电梯由于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关系不清晰,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出钱检验,造成即使定检合格,由于没按规定交纳检验费用,不能及时拿到检验合格报告和检验合格标志,这一些状况都会在形式上表现为超期未检。而超期未检的电梯不能继续投入使用。
如果说电梯维护保养“缩水”仅是安全风险隐患的话,电梯本身质量更让人忧心。据媒体披露,一些使用十几年的电梯,被低价销售给二手电梯收购机构,经一番“整容”后,再以低于同类电梯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用户使用。一部二手电梯的市场价只要6万元。二手电梯市场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也是目前的监管盲区。
当前我国对老旧电梯该由谁回收,回收后该如何来处理,尚无明确的规定。目前我国对电梯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也没有强制要求,电梯使用多少年报废,只是从电梯使用性能上条例上有规定。换句话说,电梯使用多长时间,由其产权所有者决定。广东省质监局也坦承,当前我国电梯的确没有报废标准,只要是经过合法手续办理了注册登记,按期进行维保,定期检验判定符合安全使用上的要求的电梯都能够继续使用。
“老态龙钟”的电梯为何仍“超期服役”?原因即在于目前我国对电梯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并没有强制要求。质监部门对电梯实行年检制度,如发现安全风险隐患,会强制要求使用单位整修后再启用。实际上,使用单位只有在电梯已达到没办法保证安全,且无维修价值时才会报废。
不过,出台电梯报废年限却是很多电梯公司的心声。佛山某电梯公司张经理表示,老旧的电梯,即便年检过关,安全风险隐患也在所难免。如果电梯有了报废标准,公司的订单肯定会增加,这对企业无疑有利。他建议,电梯报废年限可设置在10~15年。
增速迅猛、电梯维保“缩水”似乎都是表面的原因。有业内人士称,我国电梯安全标准落后国际10年才是致命的。但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陈凤旺秘书长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予以否认。
他称,欧洲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发布,2009年12月实施了在世界电梯业内使用最多的欧洲EN115-1标准。欧洲实施新标准后,我国立即下达修订计划,但即便模仿欧洲的标准,但新标准的修改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说我国电梯标准落后于欧洲10年言过其实。
除国标落后外,电梯“偷工减料”,公共交通领域用轻载电梯代替重载电梯导致安全没保障也备受诟病。据媒体披露,公交枢纽应使用重载电梯,但中国地铁公司为省钱购买用于商场的轻载电梯,其价格只有重载的1/3,但在交通枢纽使用是致命的。西方发达国家都规定公共交通枢纽一定要使用重载电梯。
对此,陈凤旺表示,“重型扶梯”只是一种通俗说法,即使美国标准也没有提及重载(型)自动扶梯。但我国GB16899等与自动扶梯相关的国家标准,对“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给出了定义,并提出了附加要求。因此,并非“重型扶梯”无国标。只不过,对于哪些场所一定要使用“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国标确未明确规定。这是此前监管的盲点。
频发的电梯事故是不是说我国电梯不安全了呢?陈凤旺表示,大可不必风声鹤唳。只要电梯使用方和维保单位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电梯安全就是有保障的。如对“非操纵逆转”的保护这一项,即将出台的国标就没有修改。因为只要严格按照老国标操作,就不会出事故。
香港高楼大厦林立,是世界上电梯和自动扶梯装置密度最高的大城市之一。每天有700万人使用4.8万台电梯和近6800台自动扶梯。但香港可供开发的土地很少,所以新电梯安装量不大,每年增幅约为3%。由于土地稀缺,香港的很多新建楼房高度从40多层提高到现在的70多层。这么高的楼房,住宅的电梯速度一般要达到3.5~4m/s,办公楼要达到6~9m/s。在过去的40年里,香港的电梯平均每台每月坏1次,当时楼房的平均高度是12~15层。3年前,香港的电梯平均每台每月坏的次数是0.28次,而这样一个时间段楼房的平均高度是38层,翻了1倍还多。
香港对电梯的管理有两个经验。一是严把电梯维保从业人员关。工人要取得电梯维保资格,按规定要在电梯公司工作4年,电梯公司考察合格,就写报告送到机电工程署登记,这名员工就成为具有资格的工人了。每家公司对资格工人的确定担负很大的责任。机电工程署的人经常到工地检查,如果不合格,电梯公司的名誉会受到影响。
二是行业协会在自律。香港电梯业协会已经成立35年了,尽管会员只有10家,但会员安装、维护保养的电梯占到香港电梯的90%以上。协会下设一些分会,其中有技术、安全、商务、专家、人力资源方面的5个组。每个小组跟不同的政府部门对口商讨相关工作。比如人力资源组主要与训练局、劳工局、教育局、工人注册局对口联系;机电工程署与专家组进行过很多次对话,政府打算推行的新规定新要求在实施之前,都会征求协会的意见。
而在美国, 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外,业主还要按照法规要求聘请电梯公司、保险公司、顾问公司的持证检查员对电梯进行全方位检查和试验,并将检查和试验结果报政府机关备案。根据美国的电梯安全标准,电梯应每年进行一次空载安全钳测试,五年进行一次满载额定速度安全钳测试,这些测试通常是要在本地政府检查员见证下进行。设备检查合格后由主管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运行许可证”给业主。除安全钳等测试外,各州和各市规定的检查周期有不同规定,如纽约州,客梯每3个月检查一次,货梯每6个月一次。纽约市规定两年检查5次,其中3次为政府监督检查,2次为业主聘请有资格检查员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