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安装电梯将3年检验一次维保公司可检测电梯!
这次改革力度比较大,内容比较多,没时间的电梯人直接看黑色字体和红色字体部分即可。
--落实使用、维保单位主体责任。加大使用、维保单位选择权和自主权,调动使用、维保单位自主管理能动性,切实落实维保单位保障电梯安全性能和使用单位自行检测的主体责任。
--激发电梯维护保养市场活力。推动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项目向“按需维保”转变,提升维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以维保效果为定价的机制形成,营造优质优价的良性竞争环境,激发企业提升维保质量的内生动力。
--提升电梯检验、检测工作效能。坚持电梯检验的公益属性和电梯检测的市场属性,优化配置检验测试资源,充分的发挥检测工作的技术诊断作用,更好地发挥检验工作技术监督和兜底作用,守好安全底线,维护群众利益。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信息公示力度,强化信用管理,推进责任保险,发挥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电梯使用安全的监管作用,强化对电梯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
1.推行“自我声明+信用管理”,打牢按需维保的信用基础。研究制定电梯维保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指标,如乘客最关心的故障率、停梯时间、救援时间等运行指标,引导使用、维保单位从“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建立维保信息公示平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维保企业要向社会公开现场维保的项目、内容、周期等信息,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承诺所达到的维保质量目标和效果,同时要公开维保工作实际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规范电梯维保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和服务的品质公开承诺。加大维保单位的自主权,由其根据电梯真实的情况自主决定现场维保的项目、内容、周期等。强化事后监督,利用群众投诉举报、96333应急处置平台故障信息、监督检查信息、检验测试信息、物联网接入的故障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监督维保单位履行维保质量目标承诺;对达不到承诺目标的予以曝光,并纳入失信联合惩戒体系,促进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为电梯维保的市场选择提供相关依据,倒逼维保质量的不断提升。
2.推广“物联网+维保”,夯实按需维保的技术条件。鼓励推广电梯装设具备条件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测系统,由维保单位通过实时线上检查和监测维护,采取针对性的线下现场维护保养,将维护保养从按时保养转为实时监测维护保养,通过先进信息化技术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维护保养,最大限度地保障电梯安全运行。
3.大力推进电梯责任保险,为按需维保提供事后保障。采取鼓励措施,激励电梯相关方积极投保,发挥责任保险的事故赔偿和风险预防作用。通过政策激励、试点示范、宣传引导等措施,提高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覆盖面。推广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统保模式,鼓励大规模的公司整体投保、行业协会组织统保等,提高保险集中度,降低投保成本。积极开展“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创新模式的研究和试点推广,充分运用责任保险的市场约束激励机制,构建电梯安全社会治理体系。
1.规范使用单位自行检测行为。强化电梯使用单位自行检测责任,更好地发挥自行检测对电梯安全状况的诊断作用。使用单位自主委托合乎条件的维保单位开展所维保电梯的自行检测,或委托经核准的具有电梯定期检验资格的机构(以下简称电梯检验机构)承担检测工作,从事电梯检测的人员应具有电梯检验人员资格。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使用单位理应当及时采取整改措施,保障安全使用;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应当停止运行,消除隐患。对提供公众使用的住宅电梯,使用单位理应当及时将检测结果和整改情况向业主和住户进行公示。
2.增加电梯检测的市场供给。加强电梯检验人员的考核和监管,严格实施准入,提高检验能力水平。制定电梯维保单位从事所维保电梯自行检测工作的条件,纳入对维保单位的资格许可中,允许具备条件的维保单位从事所维保电梯的检测工作。修订检验机构核准规则,开展电梯检验机构的核准。鼓励保险等社会力量成立电梯检验机构,提供电梯检测服务。电梯检测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公平的市场竞争。
3.强化电梯检验的监督性和公益性。坚持电梯检验工作的公益属性,强化电梯检验对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检测工作的监督作用。主要由特定种类设备技术检查机构和公益事业单位性质的特定种类设备检验机构(以下统称公益性检验机构)承担电梯检验工作。研究制定电梯检验工作定额,有效保证检验工作及时到位。属地没有公益性检验机构,或者按照检验工作定额属地公益性检验机构能力不够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采信名单,采信其他电梯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或者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电梯检验。电梯检验严格执行地方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能申请财政经费予以保障。电梯检验机构不得在同一直辖市或设区的市同时承担电梯检验任务和电梯检测服务,保证电梯检验的公正性。
4.科学调整电梯检验、检验测试的内容和定期检验周期。加强电梯检测工作,充实完善具体测试项目,强化对电梯各项性能的测试试验,更好地发挥检测工作的技术诊断作用。强化安装监督检验,保障新梯安装质量。调整定期检验内容,压缩非关键项目,保留直接涉及电梯安全性能的关键项目,强化对电梯关键安全性能和检测工作质量的查验,更好地发挥检验工作的技术监督作用。根据设备风险水平和安全管理状况,科学调整定期检验周期。在使用单位每年进行自行检测基础上,新安装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6年以内的电梯,每3年检验一次;使用6年以上15年以内的电梯,每2年检验一次;使用15年以上的电梯,以及学校、幼儿园、车站(含轨道交通)、机场、客运码头、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每年检验一次。对群众投诉较多、故障频发的电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电梯检验机构实施抽查,强化对使用、维保单位的监督,保障群众乘梯安全。
5.强化对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持证电梯检验人员每年检验电梯数量的工作定额,加强对检验工作的统筹调配,保障电梯“应检尽检”,保障检验及时性和完成率。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按照相关工作规划,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电梯检验、检测工作开展监督抽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提高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强化退出机制,对违反法律和法规、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测验证、检测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6.强化信息公示和社会监督。完善全国特定种类设备检验单位和检验人员数据库,公示电梯检验机构名录,实现持证检验人员可查询。电梯检验机构要建立完善电梯检验、检测信息化系统,实现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特别是电梯使用登记机构的数据上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开属地电梯安全状况,以及电梯检验、检测的违法违规处理情况;畅通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置群众投诉举报,充分的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在总局已经确定试点地区基础上,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意见,制定试点的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选择部分市(区)开展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全面推开。
1.明确按需维保试点的要求。开展试点的电梯维保单位,应当按照“自我声明+信用管理”的要求,将企业维保工作标准和质量承诺在网上公开,有条件的地区,要在统一的电梯信息公示平台上公开,所维保的电梯应当购买电梯责任保险。对于符合以上条件的维保单位和电梯,试点期间由试点单位自行确定现场维保项目、内容和周期等。对具备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测系统、相关故障信息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报送到监管部门的电梯,试点单位理应当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电梯的运作状况,实施在线实时检查维护,但现场维护保养最长不超过3个月;对尚不具备物联网系统的电梯,试点单位理应当每15天通过现场照片、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远程检查维护,其中实施“全包维保”的,现场维护保养最长不超过2个月,其他电梯现场维护保养最长不超过1个月。对发生故障或察觉缺陷的电梯,以及使用单位提出要求的,试点单位应及时进行现场维护保养。
2.推进维保信息公开,强化事后监督。试点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整合现有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特定种类设备监管和检验平台等数据,建立统一的电梯信息公示平台。试点按需维保的单位要对电梯的运行、维保、故障等信息进行记录、分析和存档,定期统计分析维保质量目标实际达到的情况报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条件的地区,要上传电梯信息公示平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接收到的电梯故障、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投诉举报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按需维保的单位做监督。对未达到所承诺维保质量目标的维保单位,不再开展按需维保的试点,同时依规定对其未履行自我声明承诺情况纳入信用监管。
1.明确试点的相关依据。试点期间,试点地区可以依据《电梯检测规则(试行)》(附件1)、《电梯定期检验规则(试行)》(附件2)开展检测和定期检验工作;对试点地区申请从事自行检测的维保单位,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从事电梯检测的条件》(附件3),进行审核并公布名单。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反馈以上规范试用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2.强化协调监督,平稳有序推进。开展电梯检验机构和维保单位的检验人员考核,依据检验机构核准规则,开展新申请电梯检验机构的核准。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情况,明确试点地区电梯检验工作定额,明确承担电梯检验的公益性检验机构或采信的检验机构名单等,做好试点地区检验工作的统筹协调。同时也加强对检验、检测的监督检查,促进检验测试质量提升。
(一)结合本地实情,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地电梯数量分布、质量安全状况等,结合安全监察和检验检验测试能力,以及当地维保工作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要因地制宜开展试点,探索合理模式,做好试点期间的统筹协调,防止电梯失检漏检,防止维保走过场,做好平稳过渡,积极稳妥推进。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推进电梯按需维保和调整电梯检验测试方式的目标和方向,宣传电梯使用单位自行检测的责任义务,以及电梯检验的公益性和监督性,动员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形成社会各方共同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及时总结经验,定期上报情况。试点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有一定的问题,提出建议意见,逐渐完备工作措施,为全方面实施积累经验。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将试点情况,每季度向总局特定种类设备局报告。总局特定种类设备局将做好试点的调研和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