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楼宇时代”警惕电梯风险

发表时间: 2024-01-29 09:45:50 | 作者: 住宅电梯

  电梯已成为城市生活基础设施,但电梯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突发故障引发恐慌甚至危害乘客安全的问题时有出现。

  电梯已成为城市生活基础设施,但电梯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突发故障引发恐慌甚至危害乘客安全的问题时有出现。

  住在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6楼的谢女士像往常一样出门,她一只脚刚跨进电梯,电梯竟然呼地一声突然掉了下去。谢女士被电梯夹着倒着拖进井道,进而被“挤”到电梯顶部。待电梯在三楼停下人们才发现谢女士被甩到电梯顶部。谢女士被送医后不治死亡。

  这起事故发生后,湖南省质监局牵头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展开电梯安全状况大检查,查问题、抓整改。

  湖南省质监部门初步调查发现,导致谢女士死亡的电梯产自广东,由厂方“株洲办事处”负责维护和保养。这台使用了5年的电梯,运行期间曾多次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安全风险隐患,事发时还处于未获年检非法运行状态。

  湖南省质监局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随着城市发展,电梯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随之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长沙银盆岭有一个新建小区,电梯困人事件时有发生,有时电梯维保人员刚将一台电梯里的乘客“救”出,又接到同一小区的电梯“关”人消息,令住电梯房的市民惶恐不安。

  *近一届中国国际电梯展公布的数据显示,1983年我国有5000多台楼宇乘用电梯,如今楼宇乘用电梯超过40万台。

  随着楼宇电梯增多,开门走梯,困人、夹人、急停、急坠等电梯故障不时发生。一位电梯监管部门专家说,这些年他经手调查的“问题电梯”不少,其中较集中反映的问题有几个:

  电梯市场品牌庞杂、良莠不齐。我国目前有上百个电梯牌号,绝大多数依靠打价格战争夺低端市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二、三线开发商采购电梯时,往往选用价格相对低廉的杂牌电梯。

  电梯管理乱相丛生。受利益驱动,很多商业楼盘开发商不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没有建立紧急抢险预案。按规定,电梯管理人员必须有培训上岗证,但不少小区由不懂电梯知识的物业人员、甚至是保安管理电梯。

  电梯维护保养市场混乱。按照我国现行法规,电梯每月须进行两次维修保养;每半年需对电梯安全装置、限速器等安全试验一次;每年测试一次机械制动器能力;每年对电梯运行情况全面检查不少于一次,但很少电梯能做到。一些电梯维保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压价背后要么减少维修保养次数,要么使用廉价配件敷衍应付,要么聘请技术不过关但薪资低廉的工作人员。

  老旧电梯带病运行加大事故风险。一般情况下,电梯使用15到20年得“退休”。目前有很多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安装的电梯,但这些楼宇的许多开发商要么“蒸发”,要么拒绝负责更换和大修。物业公司认为,其收取的物业费用只能支付每年几千元维护保养,更换和大修办不到。这样,很多老旧电梯带病运行,发生事故的风险大。

  首先要充实监管力量。质监部门对电梯安全事故负有重大监管职责,但据记者了解,一些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内设负责监管电梯等设备的特种设施安全监察局在编只有几十人,要管好几万台电梯,难免“挂万漏一”。

  二要完善立法。电梯管理法规包括电梯维修保养管理办法和特定种类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但这些法规对电梯检修不力、老电梯“退休难”等问题,约束力不够。应综合各地经验加以完善,提高电梯生产、维护保养等领域门槛,优化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

  三要树立“电梯文化”。电梯进入寻常百姓家在我国还是近十多年的事。真实的生活中,乘梯人把客梯当货梯运送超重物体,致使电梯轿厢受力不均衡;运送装修用到的材料时人为阻挡电梯门,使其处于长时间打开状态;用电梯运送沙子,导致沙子漏进导轨等,成为诱发电梯事故的重要原因。为此,应加强安全使用电梯的科普教育。

  此外,针对物管企业人员素质现状,安排监督管理的机构对电梯日常使用管理、维修保养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安排考核和定期资格复审。

  此外,要对电梯普及安全公益服务。将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电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实施,电梯内明示值班电话,为乘客通过手机呼救创造条件,为故障排除、事故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你可以按区域查找深圳新房、二手房,也可以按区域查询深圳房价。同时,你买房 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


Parse error: Unclosed '{' on line 5 in /www/wwwroot/hffsgs.net/cache/template/f659/6c2d/c4491e63fd7729d7db6a.html on line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