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小区电梯噪声污染扰民 法院支持居民索赔
2月26日上午,丰台法院召开第七期“月说新案”发布会,就过去三年该院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工作情况向社会进行通报,并公布第三批典型案例。
“2019年法院审理的‘冰面遛狗溺亡责任自担案’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在该案的裁判文书中,强化在法律框架内运用核心价值观说理,明晰了法与情的界限,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发布会上,北京丰台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祖鹏说,今天发布第三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是法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说理机制建设取得的新成果。
发布会上,花乡法庭罗兆英法官介绍了一起“电梯噪音污染应排除妨害”的案例。
据了解,北京市丰台区某房屋由甲开发公司开发建设、乙物业公司进行电梯维护保养。2018年,李某从第三人处购买了上述涉案房屋。同年12月,李某发现噪声问题,后自行委托某环境检验测试实验室就涉案房屋噪声进行仔细的检测,该实验室依照《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作出两份《检测报告》,报告载明了电梯运行发出噪声的等效声级等。
2019年7月,李某诉至丰台法院要求开发公司、物业公司委托专业减震降噪公司于一个月内对电梯机房设备及井道进行减震降噪改造,直至满足国家环境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志》(GB22337-2008)I类功能区A类房间噪声规定要求,每延期一天,则按照每日300元支付住宿费,并要求二公司共同支付其精神损失费、噪音检测费等。
而开发公司则辩称,涉案房屋不存在任何开发建设上的质量上的问题,李某无权向公司主张权益。
物业公司也辩称,公司一直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梯来维护,不存在任何妨害李某的情形。
法院经审理认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未规定居民楼内电梯产生噪声进行评价的明确标准,因此对涉案房屋电梯所产生噪声适用的环保标准主要是根据行政机关所发布的规范。
电梯运行噪声属于社会生活噪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明确规定了A类房间的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在国家尚无相应的标准对居民楼内电梯产生噪声进行评价的情况下,当电梯等楼内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低频噪声确实对楼内居民噪声影响时,法院认为可以参照适用该标准作为检测及评价依据。某环境检验测试实验室具有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检验测试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并符合营业范围,且《检测报告》系依据上述国家标准作出的,根据《检测报告》以及检测人的陈述,法院认定检测程序合法有效。
而开发公司在2006年已完成了涉案房屋的建设,涉案房屋工程和电梯验收合格,且李某在购买房屋时对诉争房屋布局情况已经明知并同意购买,视为对涉案房屋与电梯位置的认可。法院结合涉案房屋开发时间、电梯的验收、管理和原告的购房情况认定研发企业对涉案房屋电梯的噪声不承担相应的责任。物业公司作为涉案电梯的日程维护管理单位,对该电梯负有维护管理的义务,应保证电梯噪声排放符合规定标准,故物业公司应对涉案房屋噪声的产生承担对应法律责任。
据此法院判决,物业公司对涉案房屋所在楼宇内电梯采取降噪措施,使上述电梯的运行噪声在涉案房屋内不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的标准,物业公司给付李某噪声检测费用6000元。
法官和记者说,电梯噪声污染为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新型噪声污染形式。新型资源环境污染案件的特点在于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的物质或能量超出了人类的承受限度,破坏了人类原有的健康、安宁的生活状态。该案是我国居民楼内电梯噪声的典型案例,案件争议焦点为在行政部门未有关于电梯产生的低频噪声评价应适用规范的情况下,如何适用现行的噪声排放标准。对于该争议焦点,承办法官在探究噪声排放标准的目的下寻找适用的规范,追寻责任主体,明确了居民楼内电梯噪声排放应适用的标准,保证公民个人保持身心健康和安宁生活的需求,弥补规则缺失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现裁判规则与价值的有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