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三亚市电梯安全管理规定

发表时间: 2024-08-23 05:53:18 | 作者: 高端商业电梯

  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三亚市电梯安全管理规定》,已经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3月2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电梯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定种类设备安全法》《特种设施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电梯的选型配置、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应急救援处置和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规定。电梯的设计、制造、经营等活动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规定所称电梯,包括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具体范围按照国家规定的特定种类设备目录确定。

  第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将电梯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安全责任考核体系,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并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电梯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大社区综合服务机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协助做好电梯安全相关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电梯井道、底坑、机房等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指导和督促物业服务人履行电梯安全管理职责。

  发展改革、财政、教育、科技工业信息化、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旅游文化、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电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电梯安全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电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对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正确使用电梯。

  幼儿园、学校应当将电梯安全知识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前儿童和学生安全、文明使用电梯的习惯。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电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加强电梯安全舆论监督。

  第六条 鼓励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和管理水平,增强电梯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

  第七条 鼓励电梯制造、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单独或者联合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推进对学校、医院、车站、客运码头、机场、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

  第八条 电梯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定行业服务规范,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规范运作,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电梯相关行业协会可以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提供电梯安全培训、宣传、咨询等服务,开展行业信息收集、分析研究和发布工作。

  第九条 建设工程需要安装电梯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本省相关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合理设计电梯的数量、参数、位置以及电梯安装、运行所涉及的井道、底坑、机房等建筑结构,提出电梯选型配置意见,保证电梯选型配置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并保障消防、急救、无障碍通行等功能。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电梯选型配置的相关规定和建设工程设计单位的电梯选型配置意见,选用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的电梯。

  车站、客运码头、机场、体育场馆、轨道交通站、行人过街设施、旅游景区等场所新安装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当选用公共交通型电梯。

  第十条 鼓励乘客电梯配备或者加装电梯运行远程监测装置、电梯应急平层装置、备用电源、视频监控、电梯机房空气调节器等设施、设备。

  学校、医院、车站、客运码头、机场、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新安装的乘客电梯,建设单位应当配备视频监控设施。

  第十一条 鼓励建设单位、电梯使用单位与通信运营企业协同配合,实现乘客电梯轿厢移动通信信号覆盖。

  第十二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电梯制造单位已经注销的,电梯使用单位依法经电梯所有权人同意后,可以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改造、修理。受委托单位对其改造、修理后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

  受委托单位不得违法转委托或者变相转委托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不得设置技术障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一)施工前,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将施工的时间、地点和内容等情况,书面告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二)施工时,检查电梯机房、井道、底坑、通道等土建工程是否符合电梯安全要求,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如实记录施工过程;

  (三)竣工验收后三十日内,将监督检验报告、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移交给电梯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电梯使用单位;

  (四)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经电梯检验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定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或者监督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五)实施电梯改造的,更换电梯产品标牌,标明电梯改造单位名称、改造日期和改造资质证件编号等信息;

  (一)业主对费用承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面积所占比例分摊。依照有关规定设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从中列支。但电梯属于人为损坏的,费用应当由责任人承担;

  (二)电梯保修期内发生的修理费用,由电梯制造、销售单位或者其他责任单位承担,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三)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应当由物业服务人承担的修理费用,不得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修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电梯更新、改造、修理费用筹措机制。

  第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领导,采取制定相关政策、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并符合建筑结构、消防安全等标准规范要求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以与加装电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业主所在单元、幢或者小区为主体提出申请。加装电梯的申请应当经申请主体的业主依法表决。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所需费用和运行使用、维护管理等费用,由与加装电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业主协商解决。业主可以通过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住房公积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筹措费用。

  (二)电梯所有权单一,自行管理的,电梯所有权人为使用单位;委托物业服务人等市场主体管理的,受委托方为使用单位;

  (三)电梯所有权共有的,共有人应当委托物业服务人、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管理电梯,受委托方为使用单位;

  (四)出租房屋内安装的电梯或者出租电梯的,出租人为使用单位,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规定或者约定。

  按照前款规定的原则无法确定电梯使用单位的,由电梯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协调确定,或者由电梯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承担使用单位责任。

  (一)建立并有效实施电梯岗位责任、运行值班、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

  (三)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标志;

  (五)确保电梯应急照明、紧急报警、通话、视频监控等装置有效,视频信息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十日;

  (六)保持机房、井道、底坑干燥,满足电梯安全运行的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

  (七)对运载易造成电梯损坏的物品,采取规范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八)电梯轿厢装修或者安装广告设施,不得影响电梯安全性能,不得改变轿厢、层门的结构;

  (九)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在电梯口显著位置设置停用标志和围挡,并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十)发现电梯困人故障或者收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立即通知并协助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实施救援,采取措施安抚被困人员、救助受伤人员;

  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电梯的数量、用途、使用环境等情况,依法配备电梯安全总监和足够数量的电梯安全员,逐台明确负责的电梯安全员,并对电梯安全总监和电梯安全员进行法律、法规、标准和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同时对培训、考核情况予以记录并存档备查。

  (一)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和更新、改造、修理、安全评估、检验、检测等费用筹措、使用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二)在物业管理区域显著位置及时公开电梯更新、改造、修理、维护保养、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相关信息,接受业主监督;

  (三)电梯发生故障影响正常使用,或者经检验、检测存在事故隐患的,及时向电梯所有权人或者业主委员会报告;

  (五)不再作为物业管理区域电梯使用单位时,按照规定向电梯所有权人或者业主委员会移交完整的电梯安全技术档案等相关资料;未成立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任期届满未完成换届选举的,向电梯所在地的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移交。

  第十九条 除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应当开展安全评估的情形外,电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电梯安全评估机构开展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确定电梯继续使用的条件或者对电梯进行更新、改造、修理:

  第二十条 乘客应当安全、文明使用电梯,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标志的要求,服从有关人员的管理和指挥,不得有下列行为:

  (三)拆除、破坏电梯的零部件、通话报警装置、附属设施、安全注意事项或者与电梯安全相关的标志、标识;

  (五)倚靠电梯门或者扶梯扶手,在电梯轿厢内打闹、蹦跳,在运行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上攀爬、逆行,或者在电梯出入口滞留;

  (七)未采取安全防护、防洒漏措施运送装修材料和家具、电器等易造成电梯损坏的物品;

  (九)携带犬只乘坐乘客电梯时,未采取收紧牵引带、戴犬嘴套、怀抱、装入犬袋或者犬笼等安全措施;

  发现乘客违反前款规定,有影响电梯安全使用行为的,其他乘客可以进行劝阻;电梯使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不听劝阻的,应当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许可的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实施。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本市首次开展业务前,将应急救援基础信息书面告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书面告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和合同约定维护保养电梯,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维护保养方案与计划,建立每台电梯的维护保养记录,及时归入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并至少保存四年;

  (二)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维护保养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培训记录存档备查;

  (三)设立二十四小时维护保养值班电话,并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维护保养单位名称和值班电话;

  (四)制定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每半年至少针对本单位维护保养的不同类别(类型)电梯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五)每年至少对维护保养的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向电梯使用单位出具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

  (六)更换的电梯零部件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全保护装置具有型式试验证明;

  (七)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组织维护保养作业人员在三十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九)不得将维护保养业务向未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转包、分包或者以授权、委托、挂靠等方式变相转包、分包;

  第二十三条 从事监督检验、定期检验的电梯检验机构和提供自行检测服务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并建立健全检验、检测管理和责任制度,配备相应的检验、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电梯自行检测可以由具备相应条件的电梯使用单位自行开展或者由电梯使用单位委托向其提供电梯维护保养服务的单位开展,也可以由电梯使用单位委托经核准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实施。

  提供自行检测服务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开展自行检测的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在本市首次开展电梯自行检测工作前,将单位类型、办公场所、从业人员等信息书面告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日内书面告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开展自行检测的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出具检验、检测报告,并对检验、检测结果和鉴定结论负责。

  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和开展自行检测的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传递、报告或者公示电梯检验、检测信息。

  第二十五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电梯检验、检测机构发现有下列影响电梯安全使用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停止使用电梯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电梯未经定期检验、自行检测或者定期检验、自行检测不合格,仍继续使用的;

  (四)电梯发生过事故或者有明显故障,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使用的;

  第二十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电梯应急救援纳入本行政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并建立全市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电梯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值班制度,运用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指挥、协调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和消防救援、医疗等机构,应当按照职责配合做好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支持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运行。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执行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的调度指令。被救援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因特殊情况未及时响应调度指令的,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就近调度其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救援。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第二十七条 电梯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有关证据,并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电梯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核实情况,指导现场救援,并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八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下列电梯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加大抽查比例,并及时公布抽查结果:

  (一)学校、医院、车站、客运码头、机场、商场、体育场馆、展览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

  第二十九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通过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采集、统计、分析、发布电梯安全信息,实现电梯基础信息查询、运行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并推进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政务服务、社会信用等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及时向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传电梯安全相关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条 有关部门应当将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电梯安全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依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按照规定实施失信惩戒。

  第三十一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规定,选用的电梯不符合选型配置有关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受委托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违法转委托或者变相转委托电梯安装、改造、修理业务,或者设置技术障碍影响电梯正常运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四项规定,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未经监督检验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一)违反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二)违反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未制定电梯事故应急专项预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未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特种设备使用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未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未确保电梯应急照明、紧急报警、通话、视频监控等装置有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电梯轿厢装修或者安装广告设施影响电梯安全性能或者改变轿厢、层门结构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一款第九项规定,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停止使用电梯时未在电梯口显著位置设置停用标志和围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未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二款规定,未依法配备电梯安全总监和电梯安全员,或者未按规定对电梯安全总监和电梯安全员进行培训、考核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乘客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拆除、破坏电梯的零部件、通话报警装置、附属设施、安全注意事项或者与电梯安全相关的标志、标识,或者强行开启、阻挡关闭电梯门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六项、第八项和第九项规定,未按照规定更换电梯零部件或者安全保护装置,设置技术障碍影响电梯正常使用,向未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转包、分包或者变相转包、分包业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电梯检验机构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四款规定,在本市同时承担电梯检验任务和电梯自行检测服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存在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设定的行政处罚,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施。本规定设定的责令停止使用电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相关违法行为由业务主管部门在行业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的,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因其他情形发现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实施。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本规定未设定处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顺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安全保障更高要求的需要。近年来,我市聚焦打造“六个标杆”、建设“六个三亚”奋斗目标,持续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的不断优化对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对安全保障产生了更高期待。电梯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制定本法规,有利于构建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体系,推动平安三亚建设。

  (二)细化和补充相关上位法关于电梯安全管理规定的需要。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施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保障群众乘梯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们均属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法规,针对电梯安全管理的专门规定较少,也比较原则,且部分规定只作正面的法律指引,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难以满足电梯安全管理的实践需求。制定本法规,有利于结合我市实际细化和补充相关上位法规定,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解决我市电梯安全管理方面突出问题的需要。我市现有电梯约2.2万台,保有量较大且在快速增加,电梯安全管理方面问题日益突出,如电梯安全主体责任难落实、电梯维护保养不到位、电梯困人故障率高、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不文明乘梯现象多等,人民群众对于通过立法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呼声很高。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已制定了电梯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市作为开放程度更高的自贸港旅游城市,缺少电梯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与其发展形势不匹配。制定本法规,有利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切实解决我市电梯安全管理方面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

  (一)制定《规定》的主要依据。制定《规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电梯维护保养规则》《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参考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并借鉴了其他省市立法经验。

  (二)起草审议的主要过程。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草案起草单位,经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征集意见等,起草形成了《三亚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草案)》,于2023年6月16日提请市政府审议。6月2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议案的形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7月7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提请的议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全文公布了草案,并通过征集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开展立法协商、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草案修改工作给予了有力指导。12月22日,市八届人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提出了草案修改稿。2024年2月27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第二次审议后表决通过了《规定》。

  《规定》共三十七条,突出“小切口”“小快灵”,针对具体问题“量身定制”,注重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不过分追求体例结构的完整,尽量不重复照抄上位法规定。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晰适用范围,厘清工作职责。一是结合我市电梯行业实际,采取正向列举与反向排除相结合的方式,明确本法规的适用范围,即电梯的选型配置、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应急救援处置和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规定,电梯的设计、制造、经营等活动的监督管理依照国家、本省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不适用本规定。二是结合我市行政管理实际,采取纵向到底与横向到边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对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职责,村(居)民委员会的配合协助职责,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并特别规定了育才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大社区综合服务机构的相关职责。三是结合我市行业协会实际,采取义务性规范与授权性规范相结合的方式,明确电梯相关行业协会的具体工作职责。(第二至四条、第八条)

  (二)明确配置要求,强化源头治理。一是关于电梯选型配置,强调要与建筑结构、使用需求相适应,保障消防、急救、无障碍通行等功能,并要求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新安装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选用公共交通型电梯。二是关于电梯配置要求,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鼓励乘客电梯配备或者加装电梯运行远程监测装置、电梯应急平层装置、备用电源、视频监控等设施设备,规定公众聚集场所新安装的乘客电梯应当配备视频监控设施。三是关于移动通信信号覆盖,鼓励建设单位、电梯使用单位与通信运营企业协同配合,实现乘客电梯轿厢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并要求科技工业信息化等部门采取措施推进电梯轿厢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工作。四是关于电梯安全责任保险,鼓励电梯制造、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单独或者联合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推进对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投保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并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协调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第七条、第九至十一条)

  (三)具化施工规范,推动更新加装。一是为确保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质量,强调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规定受委托单位不得违法转委托或者变相转委托相关业务,并从施工前、施工时、竣工验收后等各环节对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施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二是为解决住宅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修理费用承担难题,参照《海南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住宅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修理的费用承担予以明确,并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老旧住宅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修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费用筹措机制。三是为加快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明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申请主体、程序、费用来源和筹措方式,创新规定以与加装电梯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业主所在单元、幢或者小区为主体提出申请,业主可以通过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住房公积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筹措费用,并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领导,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具备条件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第十二至十五条)

  (四)明确各方义务,夯实主体责任。一是关于使用单位义务,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的确定原则和具体义务,规定物业服务人作为电梯使用单位时的特殊义务,要求电梯使用单位依法配备电梯安全总监和足够数量的电梯安全员,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二是关于乘客义务,规定乘客应当安全文明使用电梯,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安全警示标志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列明乘客的十一项禁止行为。三是关于维护保养单位义务,强调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依法取得许可的电梯安装改造修理单位实施,要求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和合同约定维护保养电梯,并重点列明十一项具体义务。四是关于检验检测机构义务,明确电梯检验和自行检测的主体要求,强调电梯检验机构不得在本市同时承担电梯检验任务和电梯自行检测服务,并对开展电梯检验检测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五是关于第三方告知报告义务,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发现有影响电梯安全使用情形的,应当及时告知电梯使用单位停止使用电梯或者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第十六至二十五条)

  (五)依靠信息技术,规范救援处置。一是关于应急救援平台,要求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建立全市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公共服务平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运用平台组织、指挥、协调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和机构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和支持平台运行。二是关于应急救援调度指令,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执行平台的调度指令,被救援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因特殊情况未及时响应调度指令的,平台可以就近调度其他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进行救援。三是关于事故现场救援处置,要求事故发生单位按照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并及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电梯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指导救援,并按照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四是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结合我市实际,对社会力量参与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予以鼓励和引导,授权市、区人民政府对符合相关条件的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

  (六)运用多种手段,加强监督管理。一是关于重点监管,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列明的六类风险隐患较高的电梯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加大抽查比例,并及时公布抽查结果。二是关于智慧监管,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平台采集、统计、分析、发布电梯安全信息,实现电梯基础信息查询、运行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要求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及时向平台上传电梯安全相关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三是关于信用监管,要求有关部门将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电梯安全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信息和其他失信信息,依法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并按照规定实施失信惩戒。(第六条、第二十八至三十条)

  (七)科学设定罚则,促进执法衔接。一是针对部分违法行为重申和强调上位法的处罚规定,如电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未经监督检验,电梯使用单位未制定电梯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未在电梯显著位置张贴特定种类设备使用标志、未依法配备电梯安全总监和电梯安全员等,这些违法行为较为突出,有必要对上位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进行重申和强调。二是针对部分违法行为新设罚则,如建筑设计企业选用的电梯不符合选型配置有关要求,受委托单位违法转委托或者变相转委托相关业务,电梯使用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未确保电梯装置有效,乘客拆除、破坏电梯的零部件、通话报警装置、附属设施、安全注意事项或者与电梯安全相关的标志、标识,电梯检验机构在本市同时承担电梯检验任务和电梯自行检测服务等,这些违法行为与电梯安全密切相关,根据过罚相当原则,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并借鉴其他省市立法经验,设定相应罚则。三是设定国家工作人员法律责任,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存在职务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是首创执法衔接条款,结合新出台的《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试行)》,厘清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执法权限,首次规定:“本规定设定的行政处罚,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实施。本规定设定的责令不再使用电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相关违法行为由业务主管部门在行业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的,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因其他情形发现的,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实施。”(第三十一至三十六条)

  本次常委会会议于3月19日下午对三亚市人大常委会报请审查批准的《三亚市电梯安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规定》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予以批准。

  法制委员会于当日下午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提出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三亚市电梯安全管理规定〉的决定(草案)》,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Parse error: syntax error, unexpected end of file in /www/wwwroot/hffsgs.net/cache/template/f659/6c2d/c4491e63fd7729d7db6a.html on line 48